通讯周报

20161019 经济与管理学部《视野》通讯周报 第13期:中国学科近期发展状态、问题及建议

来源: 经济与管理学部

编者按  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进行学科建设的参考依据。北大的学科建设,尤其是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学科建设,更应该考虑以往的发展历史及问题,展望未来的趋势,对现在的学科结构和学科政策作出调整。

2016年4月6日,“2016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报告了近两年中国在33个学科中获得的重大进展,并探讨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发展的建议。

李静海副院长从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角度谈了许多方面对我们经济学、管理学(商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中国学科近期发展状态、问题及建议

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各学科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若干方面:

学科建设投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14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持续

增加,总经费达到了13015.6亿元,占全国GDP的2.09%。比2013年增加了1169亿元。

学科研究成果显著。  近些年,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引起了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论文数目总体名列世界第二,有的学科达到了世界第一。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汤森路透发布的《2015研究前沿》报告看,中国在82个研究前沿领域有核心论文入选,在16个研究前沿领域的核心论文数量排名第一。

基础研究呈现多重发展趋势。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周期缩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更加迅速,并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更为关键,竞争更加激烈,影响也更加深远。

应用研究稳步发展。  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兴未艾;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猛发展;能源科学与技术持续升温;环保领域新成果迅速增长。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学科间交叉融合孕育创新。  当前,很多学科都在增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意识,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有效途径,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质量,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学科队伍不断壮大。  按全时当量统计,2014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为371.1万人年,比上年增加17.8万人年,增幅为5.04%。研发人员中的研究人员总量为148.4万人年,比上年增加8.0万人年,增幅为5.7%。 

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显著。  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国际交流人数不断增加。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选拔并资助了各类出国留学人员2.5万人,比2014年的2.13万人增加了17.37%。

学科国际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SCI数据库统计,2014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6.5万篇,比2013年增加16.7%。国际合作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4.7%。2014年中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作论文共计4.4415万篇,占中国全部国际合着论文的67.9%,合作伙伴涉及144个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作者为第一作者、中国作者参与工作的国际合着论文数为2.1033万篇,合作伙伴涉及105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有重要进展。  合作开展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大科学计划,也参与了一些国际标准的制定,为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应有贡献。陆续建立起来的5个国家级国际创新园、3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2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存在问题

学科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解决。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基础学科重视不够。  目前对基础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良好的适合基础研究发展的环境和文化。科研工作评价系统不健全、不完善,一些原创性、战略性的研究成果不能获得应有的认可。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意识不强。  模仿跟踪现象仍较普遍,对一些热点问题一哄而上也很常见。中国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的总体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强。

学科划分存在局限性。我们面临和需要解决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类问题大多涉及多个学科。中国的学科制度设计目前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科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学科划分导致的领地观念,不利于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联合起来研究一些多学科问题。学科分类和布局陈旧,形成了学科之间的隔离,有的学科盲目发展,而有的学科逐渐萎缩。

科技成果转化难。  科研成果转化难已成为制约中国科技创新步伐的症结之一。科研成果能够转化并批量生产的比例很少,形成产业规模的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创新成果转化率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激励不够,人才的劳动价值和成果收益得不到有效体现,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提高。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必须要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若干建议

通过对以上学科发展情况的总结,建议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水平。

改革评价体系加强基础学科建设。  良好的评价体系对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积极性、检验学科发展水平、引导学科不断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和体制的重点在于尊重规律,切合实际,建立以科学内涵为主导的评价程序,准确评价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逐步提升对重要基础研究成果的鉴赏能力。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不同活动的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提升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在科研布局、政策环境、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

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交叉。   进一步理顺学科关系,大力扶持各学科间的渗透、交融,形成多学科相生共长的学科体系。汇聚创新资源,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充分重视学科交叉取得的成果,以优势学科为轴心,跨学科融合、多学科嫁接,培育新兴学科增长点。以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为牵引,多学科支撑,培育若干优势学科群。

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融合。  科学与技术的融合是时代潮流。科学与技术间的持续互动才能促进科学的应用、技术的创新和生产的发展。推动以科学理论为背景的应用研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并重发展、双向推进。健全科学与技术互动支撑机制,推进企业与科技共同体的合作交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需要,确定若干个重点领域,突破信息、能源和环境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加强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创造良好的技术共享环境,建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协调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能否成功,受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科技界、经济界和政府的共同参与,需要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套。要准确把握不同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功能定位,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尤其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以及产业化阶段的支持力度,通过营造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引导企业研发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市场动力机制,激励技术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原始创新意识营造原始创新文化。  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要大力营造尊重原始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学术氛围,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建立符合科学和技术不同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支持独立思考、有独创精神的学者和青年人才。强化科学传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夯实有利于原始创新的人才和环境基础。促进学术界的开放交流,广开渠道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学部办公室选编)

 

 

《视野》通讯周报主要选编和交流有关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学科建设、跨域发展等方面的前沿信息、理念、规则、机制等新见解、新做法,以便相互激励,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促进工作

各位如有这方面的文章,可推荐给学部办公室学部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请各位给予大力支持。

看完本期《视野》,若有一些想法看法,可在学部网群中进行交流。(学部网群有:学部学术委员会微信群、经管学部部务会成员、学术委员会邮件群或经管学部邮箱[email protected])。

 


返回